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8章三载相伴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听着潇洒,实则脆弱。历朝历代多少学者对古代农民的评价是“安土重迁”,并认为是“安土重迁”的思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流通。当时的吴蔚对此深以为然,直到她自己穿越到了这里,从一贫如洗到如今的坐拥宅院和米庄。上千个日日夜夜的真实生活,让吴蔚明白了一件事。难道这千百年来,所有古代的农民都是愚昧的宁可守着故土cao劳,也不愿意离开家乡半步流淌着蓝星血脉的人民,从来都不缺勇气,谁又想过“安土重迁”何尝不是一种经历过实践检验的智慧呢一个现代人用“安土重迁”来评价古代的农户,并扣上愚昧的帽子,本身就是关公战秦琼的理念。朝廷的制度如此,阶级固化如此,州府和县城以及村子里的物价,房价,地价,如天堑般横亘着,一个农户若是舍弃了田地和故土,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在吴蔚看来,那些学者口中所谓的“安土重迁”的逻辑背后,是小农经济之下极低的容错率,行将踏错一步,就有可能万劫不复吴蔚知道柳翠翠一家子手里肯定不止这么点儿银子,可他们两口子若是离开了土地,每日要买米买面买菜买油的生活,光靠李铁牛一个银子早晚有用完的一日。早在柳翠翠他们家上次来泰州,吴蔚就洞悉了他们一家子的意图想让虎子上学堂,考科举。既然如此,何不以此做饵,把它抛到一条他们踏之莫测的路上,等着他们自己选择呢在这样一个时代,哪一个读书人不是用金针白银垒出来的远的不说,就说张成,这一路寒窗,没有个百两根本无法支撑他走到今日。已经拥有了榨油坊的张水生,没日没夜的干活,省吃俭用,衣服破了都舍不得买新的,依旧在为柱子日后的学费发愁。柳翠翠一家凭什么没了柳翠微的手艺给他们家吸血,他们凭什么真以为跨越阶级是只需生个儿子,送他进学堂就能实现李铁牛和柳翠翠,靠着吸柳翠微的血,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给了他们一个银子很好赚的错觉。他们既吴蔚作为现代人的眼光,也没有张尺的手艺,更没有张水生的好人缘和踏实肯干。光凭着一份血缘,九分算计,就想过上士族的生活贻笑大方。柳翠翠一家苛待柳翠微的仇,吴蔚记着呢,只是她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不允许她做出伤人害命的事情,可这并不代表柳翠翠一家可以一而再,再而三骚扰她们的生活。柳翠翠欢天喜地的走了,柳翠微问道“蔚蔚,你帮他们在泰州立了户,今后咱们的日子定然不会安宁了。”吴蔚不想让柳翠微看到自己算计又残忍的一面,只是宽慰道“你上次去接我,不是看到了吗大半个清庐县都淹了,他们一时半会儿的也回不去。这米庄可是我俩的心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