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4章 李相贤的机车项目

第二天赵群山来到了西苑,作为曾经河西的最高首长,现在的计划委员会负责人,也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倡导者,徽山县的情况他也是在京高官中最了解的。

“这个王笠纶同志写的总结你应该看过了吧?很了不起啊,他现在是什么职位?”巨峰同志开门见山的说道。

其实昨天傍晚他看到王笠纶这个名字时,就感觉有些熟悉,只是一时没想起,加上总结里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他,也就一直没问工作人员王笠纶是谁。

“这个小同志我是了解的,现任徽山县编委办主任,组织部副部长,说起来他在搞经济上也是一把好手,前几年徽山县办的工艺品厂,把石头做的锅,竹子做的工艺品卖到了南韩,为国家赚取了不少美元,那个厂就是他办的。还有徽山县贷款搞基建,也是他的提议。”赵群山从没有见过王笠纶,但他确实很了解王笠纶。

“哦,原来是他啊?我说这名字怎么很耳熟,好像是位年轻干部?”巨峰同志终于想起来了,他甚至已经记起来,王笠纶好像就是已故苏将军家的准女婿。

“岂止年轻,是太年轻了,好像才22岁。”赵群山顺着巨峰同志的话回答道。

赵群山说的其实都不准确,王笠纶今年虚岁是22,实际上就是21周岁。

在中枢倡导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的背景下,往往都是把年纪往小了说,不过王笠纶这个情况,就算往大了说也说不大。

“是很年轻,不过像这种有能力的干部,该提拔重用还是要提拔重用的,不能因为年纪就压着不用嘛。”巨峰同志没有明确说什么,但这话又很明确了。

赵群山立马会意,于是干脆的说道:“嗯,随后我会和河西省的同志沟通一下。”

巨峰同志找赵群山,只是了解王笠纶的情况,等赵群山离开后,巨峰同志又召见了另外几位中枢负责同志,而接下来讨论的就是机构改革的问题了。

在看完王笠纶的总结后,巨峰同志已经有了大致的计划,基本就是按照王笠纶总结的那样,这类机构改革先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逐步覆盖全国,也不用急于制定什么时间,可以慢慢来,五年不行就十年。

不过除了这个决定外,巨峰同志还有另一个重大决定,这里也体现了他的高瞻远瞩,和所处位置不同,比王笠纶想的更多也更远。

“下面的改革有困难,那中枢的改革就同步进行起来,政务院近八十个部委,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上面都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